土木工程
(专业代码:081001; 层次:专升本; 学习形式:业余)
一、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掌握土木工程学科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获得土木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工程型、应用型高级土木工程人才。毕业生能够在土木工程有关的勘察、设计、施工、管理、教育、科研等部门从事技术与管理工作。
二、修业年限
基本修业年限3年,按照学分制管理,最低修业年限2.5年,最高修业年限5年。
三、课程设置
(一)课程设置、学分与学时分配
学分安排 课程类别 | 合计 | ||
学分 | 学时 | 比例 | |
公共基础课 | 22 | 396 | 25% |
专业课 | 37 | 666 | 41% |
职业能力拓展课 | 6 | 108 | 7% |
实践教学环节 | 24 | 432 | 27% |
合计 | 89 | 1602 | 100% |
(二)学位课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位英语、高等数学(2)、毕业论文(设计)。
(三)主干课程
(1)结构力学(学分3, 总学时54)
结构力学以高等数学、工程力学等课程为基础,同时它又是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结构抗震等专业课程的基础。结构力学研究对象是各类土木工程结构,主要研究内容有结构的组成规律;结构在各类外荷载作用下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及动力反应的计算原理和计算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系统得掌握结构力学知识,提高结构计算能力,能熟练地计算土木工程结构的内力并分析结构的力学性能,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为学习有关专业课程以及毕业后从事结构设计和结构分析、施工和科学研究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2)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学分3,总学时54)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主要介绍混凝土材性的基本特点和破坏机理,影响混凝土受力性能的主要因素分析,设计规定、各类构件的受力性能、计算方法和配筋构造等,使学生具备设计混凝土结构基本构件的能力。要求学生熟悉混凝土和钢筋的材料性能,掌握混凝土结构的基本工作原理及主要特点,重点掌握基本构件的受力特征、设计计算方法、构造要求及规范条文,能够从事一般混凝土构件的设计。
(3)钢结构设计基本原理(学分3,总学时54)
主要内容包括钢结构材料、连接、实腹式受弯构件、轴心受力构件与索、拉弯和压弯构件、组合构件、钢结构的塑性设计和钢结构构件及节点的抗震性能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了解钢结构的特点、历史、现状及发展前景;熟悉钢结构材料的工作性能,熟练掌握钢结构基本构件及连接的性能、受力分析与设计计算;同时能够理解钢结构体系的组成原理和掌握典型结构形式的设计要点。
(4)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学分3,总学时54)
土力学是研究土的基本物理性质以及土体受力后,其应力、变形、强度和稳定性的学科。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土的物理性质、物理状态及工程分类;土体中的应力及有效应力原理、土的渗透性和渗透稳定问题、土的压缩性及地基变形计算;土的剪切特性;土压力的基本理论;土坡的稳定性分析;地基承载力的确定和计算;以及地基基础设计原则、浅基础、桩基础、挡土墙、复合地基、地基处理、特殊土地基以及地基基础抗震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土力学的基本知识,掌握地基基础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进行一般工程地基基础规划、设计和施工的能力,对常见的地基基础事故能做出合理的评价,同时具有从事基础工程施工管理的能力。
(5)高层建筑与抗震设计(学分3,总学时54)
《高层建筑与抗震设计》的教学内容分为抗震计算理论和多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两部分。抗震计算理论是以荷载与地震作用为研究对象,以荷载与地震作用的基本知识、计算方法为核心,结合具体实例,掌握荷载与作用计算方法。多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是以建筑结构体系为研究对象,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着眼于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的设计原理和方法,根据抗震设计、非抗震设计时的不同要求和原则进行设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高层建筑各种结构体系、体系特点及应用范围;熟练掌握风荷载及地震作用计算方法;掌握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剪结构三种基本结构内力及位移的计算方法,理解这三种结构内力分布及侧移变形的特点及规律;学会这三种结构体系包含的框架及剪力墙构件的截面设计方法及构造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计、非抗震设计的不同要求、原则及方法。对筒体结构的内力分布、计算特点、结构设计有初步知识。
四、教学形式
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和成人学生认知规律及实际情况,采用线上(包括直播教学、视频课堂、在线学习平台等多种形式,还可以利用在线讨论和交流平台)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形式,线下教学原则上不少于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总学时的20%。鼓励通过参与式、讨论式、案例式、项目式教学等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五、学时、学分
总学分89,以18学时计为1个学分,总学时数1602学时。符合学校课程学分认定情况的,学生可申请认定相关课程。
根据《上海理工大学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课程学分认定实施细则》(上理工继教〔2020〕4号),符合学校课程学分认定情况的,学生可申请认定相关课程。
鼓励和探索“学分银行”开展学分认定和转换工作,促进学历继续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高等职业教育、非学历教育之间的学习成果认定、积累与转换。
六、考核要求
课程考核立足课程特点和基本要求,将过程性考核(平时成绩)与终结性考核(期末考试)相结合。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期末考试原则上为闭卷考试。课程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比例原则上不低于40%,不超过 80%。
七、毕业要求
修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89学分方能毕业,具体要求如下:
(一)知识
(1)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数学基础包括微积分、微分方程、线性代数、概率和数理统计等;现代物理学、化学、电子电工学、信息科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等;工程技术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2)专业知识:通过建筑工程制图等课程,掌握工程图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通过工程地质等课程,掌握工程地质的基本概念和勘察方法;通过结构力学、土力学等课程获得力学基础与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通过混凝土设计原理、钢结构设计原理、地基基础设计掌握工程结构及构件的受力性能分析和设计计算原理;通过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掌握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能和选用原则。
(3)人文社会知识:了解与本专业相关行业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和规程;掌握一定的工程经济管理知识,熟悉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法规和动态,能正确认识工程对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
(4)应用知识:掌握中英文应用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掌握信息科学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高级编程语言,具有计算机应用能力。
(二)能力
(1)工程应用能力:掌握土木工程学科基本理论知识,针对实际工程问题选择恰当的力学相关知识进行推理分析;能够运用数学及力学的相关知识分析复杂土木工程问题,并结合土木领域专业知识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识别、表达与实施。
(2)管理能力:理解土木工程活动中涉及的重要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具备认识和系统表述土木工程项目中设计、施工、管理问题的能力。
(3)创新与学习能力:结合土木工程原理和专业基础知识,设计实验进行探索和分析讨论,并优化工程方案,来探讨复杂土木工程问题,具有从事土木工程的研发工作的能力。能够采取适合的方式通过学习发展自身能力,并表现出自我学习和探索的成效。
(4)沟通能力:具备交流与沟通的意识和能力;建立与土木工程相关方进行交流的组织结构;具备运用写作、图表、电子和多媒体进行交流的能力;至少掌握一门外语,对土木工程专业及其相关领域的国际状况有基本的了解,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三)综合素质
(1)思想政治素质: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理想、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遵守职业行为规范,遵纪守法,遵守行业准则。
(2)专业素质:具有土木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的能力,具有分析总结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实践技能,具有对土木工程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能力。
(3)团队协作素质:能够理解团队合作的意义,能与团队成员有效沟通,用人单位和社会评价好;能够在团队中根据角色要求发挥应起的作用,工作能力得到充分体现。
(四)岗位能力与配套课程设置
(1)分析与设计能力:结构力学、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混凝土设计原理、钢结构设计原理、高层建筑与抗震设计、毕业设计。
(2)土木工程施工与管理:建筑工程制图、建筑工程概预算、建筑法规、生产实习。
(3)沟通能力:英语、建筑工程制图、文献检索与毕业论文写作、课程设计、毕业设计。
八、学位
1.达到学位要求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2.学位毕业论文(设计)通过双盲检查、学位论文复查。